選用這個奇怪的標題以及不合標題的引用,完全是因為,我想寫的太多太雜,但是我又想把他擠在同一篇寫完,所以只好用「遲來的三部曲」,來表達這些文章其實我很早就在腦中構思,卻一直沒有時間用文字將他們呈現,經過時間累積之後,本來分散毫無相關的三件事情,就合成三部曲了。
──沈靜之後的感傷──
從六月開始,就一直看著身邊的同學開始準備畢業,收拾東西的收拾東西,搬家的搬家,找教授的找教授。而我卻依然再跟三修的科目奮鬥,雖然早在大二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延畢的打算,但是看到相處四年的同學如今要各奔東西,邁向錦繡的前程,依然會有那麼一點的不捨與感傷。
相較於同學的悠閒,我的情況就非常的緊急,這學期有兩科三修的必修科目,如果不好好的加油,似乎我也可以跟同學一起準備搬家了,只是未來領到的不是畢業證書而已。因此,為了安全度過這個學期,在人家準備畢業典禮、畢業旅行的時候,我就默默的念著普物與微積分,累的時候就看一些人家推薦的遊記與散文。我很清楚自己的處境,我並沒有時間可以感傷。
終於在日前,兩科成績出來了。也終於放下心裡的大石頭,差那麼一點我就要去海軍陸戰隊報到了(附帶一提,沒錯,我抽到的就是海軍陸戰隊)不過幸好考前的努力有用。(不過聽說今年就已經把三修不過退學的規定去掉了,我知道開學的教務會議有通過,但是我以為是下學期才開始實行。)
因此,現在終於有時間可以慢慢的品嚐感傷了。
不過,感覺我已經得了「暑假症候群」,現在做什麼都懶懶的,不想動,似乎也有點懶得感傷了。「現實」,我不免莞爾,雖然我是自成一格的小魔羯,但是實際上,魔羯的本性都很像啊。
──從普物微積分到荷蘭芬蘭──
陪伴我渡過艱苦普物微積分的是傅佩榮《那一年,我在萊頓》與吳祥輝《芬蘭驚豔》。這兩本書皆是在談論作者到荷蘭與芬蘭的一些感觸,並提出與現在台灣的異同。
帶點討論與主觀個人意見的遊記是我滿喜歡的一個閱讀類型,其中我覺得比較有代表性的大概就是徐仁修與劉其偉,不過這跟次標題無關,所以有機會在寫。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芬蘭的教育方式,以及作者所提到的芬蘭識別與台灣識別。
接受台灣的正式教育迄今也有18年,理論上來說,18年來都接受同樣的教育,理當應該早就打從內心接受並認清台灣的這種教育制度,不過,或許是我持久的叛逆心作祟,我一直認為,在台灣的教育改革政策,只是假民主選舉投票,政黨輪替拼選票底下的一個籌碼,所謂的「籌碼」,就是達到目的之後就不用在花時間去經營他的東西。從當初的建構式數學,到現在不知所云的多元分發入學,我真誠的認為「台灣的政策決策者都是白癡」。一直以來台灣的教育制度就是從小填鴨,長大繼續填鴨,填得越多,腦容量越大的人,就進入好的單位(例如公職的鐵飯碗),抑或是從事高等學術研究。只是我真的很懷疑,當一個從小就被抹煞創造力的人,再怎麼傑出,真的有辦法在研究中發展創新的東西嗎?不知道有沒有人思考過,為什麼代工事業,能成為台灣的主要產業,甚至全世界大多數的電晶體、主機板等等電腦相關硬體,都是「Made in Taiwan」,當然,我們可以驕傲的說:因為我們的代工事業具有世界級的水準、我們的人才技術都符合世界的要求。是的,這當然是主要的原因之一,當然,如果你從正面思考的話的確是這樣。那如果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待這件事情呢?
以我個人的觀點,我覺得就是台灣的教育制度害的台灣無法跳脫出開發中國家的主要原因,台灣人最厲害的就是依照規定做事情,從小就是老師叫你做什麼,你什麼都不要想,什麼都不要問,照著老師的話乖乖的做,就會得到好的成績,進入好的學校,然後工作的時候頂著國立大學碩士博士的名號,起薪加5000,文憑制度的社會以及填鴨教學下的產物就是一群沒有創造力但是有精確技術的機器人。或許有人會提到,日本的社會也是這樣,小孩子甚至從幼稚園就開始在互相競爭,那為什麼現在他們的科技領先我們10年?說穿了,就是國家民族的個性本質不同。
舉個例來說,同樣一個先進科技的case分別交由台灣和日本製作,工作團隊的智商與技能水準都一樣,日本人想著的是如何做到完美,並且從中把技術學起來,並且加以改良優化,最後日本會自己推出更完美的產品。反觀台灣人,絕大多數的人都只會想著如何把成本壓低,讓利潤更多,技術有到人家要求的程度就好,賺到最多的錢才是最重要的。這其中就差在了「野心」與「視野」,但卻造成了社會這麼大的落差。
不過,我想,更悲哀的是,因為沒有創造力與遙遠的世界眼光,真正有了新進技術,台灣人也不會知道要如何運用在其他方面上吧!
「這題沒教,不能考,送分!」,教育應該是要培養判斷與推演的能力,可是,就我看來,現在的台灣教育還是只在培養精密度高的機器人。因此,產業外移大陸絕對是主要的趨勢,畢竟技術是可以培養的東西,依照大陸的生活水平,5000塊台幣就是很高的薪資了,中間15000的差價,拿去做教育訓練與技術培育都還有賺。因此,創意取向才是以後台灣要轉型的主要目標。拿來對照在現在的社會,可以明顯發現,可以代替的技術產業實在不少,這也是造成失業的主要原因,當然,職場新鮮人眼高手低和平均水準下降、產業外移、抗壓性、資方的心態等等,也是不容小覷的原因就是了。
扯了這麼遠,其實還是要回歸到一切的根本,教育。唯有從最根本開始改變,才會讓未來的台灣更有競爭力。而不是讓台灣的下一代淪落為政客的操縱籌碼與選票的賭注。
這部分雖然還有提到台灣識別,不過現階段而言,我能體會的只是部分區域性的台灣精神,也許哪天我看了更多,更了解台灣後,應該可以提出一個讓自己滿意的「台灣識別」吧。
(立法院無雙,算不算是一種台灣識別呢 XD)
──未來,掌握在自己手裡──
叛逆的我,選擇了最不踏實,最沒有保障的一條路,如今讀到了延畢。可是,說實話,我並沒有一絲後悔,我想,也許是家庭背景以及個性使然,對以發生的事情花時間感傷,似乎跟努力當下改變未來比起來,投資報酬率低了點。(只是,從以前到現在我還是花了不少時間感傷感情的事就是了)如今,我只能依循自己的規劃,踏出那膽怯但沒有退路的腳步,年輕就是本錢,或許會多繞了一圈,或許或一無所成,但是,「很多事情現在不做,以後就沒有機會做了」。
我珍惜現在僅有的年少輕狂的勇氣
跟別人不一樣又如何,多花了一年的時間又如何,至少,我覺得我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自我認同的培養,我想,這是我在暨大四年來學到最多的東西。
套一句我常說的話「我就是我,做自己,好自在」
花了兩天的時間把這一個多月以來的想法整理了一下,雖然還是很雜,但終於了結了另外一樁心願,明天開始要去花蓮為期三天的泛舟之旅,接著要去成大比賽,準備要開始我忙碌的暑假生活。加油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